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
评剧奇葩

首页 > 走进双阳 > 文化旅游 > 评剧奇葩


感谢生活——创作评剧现代戏《三嫂》的几点体会
发布时间:2008-05-06 10:26  来源:区文联
【字体: 打印
 
     农村题材现代戏《三嫂》。又一次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,(此前的《三醉酒》曾于1994年获此殊荣),感奋之余,想法颇多。理顺一下,我觉得一点非常关键,那就是“感谢生活”。
    回顾我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,从1981年的《月难圆》(合作),到1991年的《三醉酒》,2001年的《三姓人家》,再到2004年的《三嫂》,都是农村题材的现代戏,而她们的成功,又都是生活对我的青睐和恩赐,准确的说,是农村,是农民,是家乡广袤的黑土地。我说一句实话,如果没有我所熟悉的、农民的、精神的、艺术旨趣的、语言的教育和陶冶,那么我那几部剧作的成功是无法解释的!
    1999年,双阳区委宣传部推出了帼国创业的“五朵金花”。我应当时石溪乡的朋友之请,为他们编几个节目,有幸认识了解了“五朵金花”之一,吉林省劳动模范,人送外号“武则天”的老知青武连珍。她当年从长春六中下乡,没有回城。名副其实地扎根在山村,现在成了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家。她豪爽、泼辣、大气、当年知识青年那种天不怕,地不怕的那股创劲儿还依稀可见。她的创业历程足可写一部现代的《创业史》。一米五十多的个头。九十左右斤的体重,看不出“大老板”的风度和派头。可以说“相不惊人,貌不压众”,然而,就是她,历经千难万险,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魔难,几次从“阎王爷”手里跑回来 … …。她的白灰厂,从小到大,品牌响当当,产品信誉高,实在是来之不易。为了创业,她的丈夫车祸落了个“盆骨粉碎性”骨折,几成残疾。爱女、小叔子接连死于车祸,她因大流血死过去两次,城里欠款不给,逼得她走投无路;债主盈门,工人九个月不开工资;她曾濒临山穷水尽,曾几度心灰意冷。是工人们在不开支的情况下,一个也没有舍却她,硬是帮她度过一个又一个生死关头,她为了讨债,曾揣着一瓶“滴滴畏”去市有关部门讨说法;在她生命垂危之际曾嘱咐家人就是砸锅卖铁,也要先给工人们开支 … …。也是她,乡亲邻舍谁有个为难遭灾,她从未袖手旁观,这些年周济别人多少钱,她记不清,而很多人都知道。人们心里一清二楚。也是她,被骗去一笔钱,此人一去无踪影,当她去这家讨债,发现其家庭那样寒酸,那样贫困,竟免了被欺骗的钱之后,又掏光自己兜里的现金,她每年向国家缴税都是“上打租”,年初一次交清;她为那些贫困家庭,为那些想干事而缺钱的单位,为曾是“劳模”而家道沉沦下去的姐妹,总是慷慨解囊,倾力相助 … …这些,只是她人格的魅力吗?我们长谈中她几次靠“速效救心丸”来支撑,以至使我不忍心再让她说下去。“汗水与泪水齐下,意志与功名同煎”她就是我笔下的《三嫂》。
   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,这个命题常讲常新,我想,它没有过时,也永远不会过时,而走马观花,浮光掠影式的深入生活,那是有灵感,有天赋的作家的事,我却不取!这也是我唯一的创作之路。
    我记得列夫.托尔斯泰在1881年写的《忏悔录》中说:“效力于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,才是我真正的唯一专业。”他还说:“不是作家教导人民,而是作家向人民学习。艺术,就自己的性质来说,必须让人民接近。……” 我认为,一个世纪前托尔斯泰的作品,文学活动,思想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启示。
    “先进文化”是具体的,而我们崭新的时代,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、新农民,有无数可以奔来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,新的源头活水,需要我们去采拮,我想,少一点浮躁,少一点玄虚,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去贴近时代,贴近生活,贴近群众,这个方面,没有捷径可走。这是我的体会之一。
    戏剧,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,在物欲横流的大氛围下,很多艺术作品,是以钱衡量的!这应该是时尚,是规律。我斗胆说一句:戏剧不行,这需要甘守清贫。有老于此道的人,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改行啦。戏剧,比其别的门类,婆婆太多。我不想说舞台戏的窘境,但我深有感触。
    一部大戏,容量不小,立到舞台上,需精心的筹划和制作。编剧,他是主创。”一剧之本,人人明白它的定义,我记得在《三醉酒》的“五个一工程奖”颁奖会上,当时长影的剧作家王兴东的发言题目是“不要忘本”。他讲的是剧本的“本”。一个剧本,即使在刊物上发表稿费也只是几百元。靠这个发财是不可能的。一部大戏,周期需要一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,而且重重关卡,把关甚严。戏剧,已经似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样,却还要经得起“敲打”。我度过来了。度过来,才有今天的成功!我的体会之二,就是想在这个行业有点出息,须耐得住清贫。
   其三、戏剧这门艺术,演出不景气。东北尤其更为严重。那么,坚守这个阵地,并没人给下令,没人说你必须去写、去排、去演。物竞天择,无可厚非。所以,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去拼、去打磨。双阳、有这方面的优势。剧团团长,上至区领导,能在财政不宽裕的条件下,多方筹措资金,把作品立起来,并参加国家级的活动,我觉得难能可贵。《三嫂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,这样的氛围至关重要。我在《中国戏剧》上要发表一篇文章,叫做《幸福不会从天降》,我的观点是,要取得政府的重视,得到领导的支持,你得有叫得响的产品,得有值得政府支持的条件和原因。如果从事戏剧这一行的人,不主动争取,不靠自身的努力和拼搏,只是怨天尤人,我认为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,省文化厅尹俊明厅长有一句话,我认为非常精辟,他说:“剧团剧团,无剧不团。”
    三嫂的成功,就其剧本而言,我非常感谢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,他们给了我必要的支持,这是我的心里话!乐于此道的朋友,我只想说一句实话:去农村感受一下,那里地广天高,那里有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素材!那些创业的人们,那些默默无闻的农民朋友,值得我们大书特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