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长春市双阳区交通运输局立足区位优势,紧盯群众出行新需求,全面实施公交化改造,持续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,积极打造“进城下乡两畅、农业旅游两旺”的城乡交通运输新格局。
政府主导,资金保障,加强公交化改造的顶层设计
落实政府主体责任。双阳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群众出行作为首要任务,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发展,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,区交通运输局、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制定公交化改造政策、协调解决资金问题,为落实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加强顶层规划设计。双阳区交通运输局会同发改、旅游、城建等部门,聘请业内专家开展评估论证,确定了以公交化改造为切入点,推进双阳区全面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围绕全区农业、旅游、观光产业,打造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的总体思路。编制了《双阳区城乡一体改造实施方案》,对主城区周边线路,采取公交延伸、线路对接、加密车隔等方式实施公交化运营,满足城乡间短途运输需求;对村屯间农村线路,采取联合经营、线路整合、预约响应等方式优化农村客运线网布局;对旅游景区沿线,采取增设公交站、开通旅游专线等方式实施运游结合、一站式服务,形成以主城区公共交通为主、乡村公交化运营为辅、旅游专线为补充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建立资金补贴机制。双阳区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补贴范围,对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及承担的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军人免费乘车等给予补贴,累计拨付补贴资金557万元,有效纾解企业经营困难;积极为企业协调落实新能源购车补贴资金,新增、更新公交车110台,从成品油退坡资金中拿出150万元,建设了公共交通安全监管平台;积极筹措落实资金234万元,对全区老旧破损的44个公交候车亭、117个候车牌进行升级改造,优化群众乘候车环境。
突出重点,统筹推进,全力推动公交化改造深入实施
立足区位优势,开通省内首条公交化运营线路。针对双阳至长春线路“黑车”争抢客流、企业经营长期亏损等问题,实施公交化改造。经多次协调,反复研究论证改造方案,广泛征求意见建议,确定由长春、双阳两家客运公司各投入25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,实行统一车型、统一票价、循环发车的公交化运营模式。377路公交车开通以来,车隔由20分钟缩短至6至10分钟,票价由15元降低至3至8元,日均运量由不足1000人次增至7000余人次,两家客运企业经营效益增长30%以上。
助力脱贫攻坚,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公交化改造。双阳区奢岭西顺村是贫困村,地理位置偏远,仅有一条客运班线经过,村民出行十分不便。2019年10月,双阳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奢岭街道和区客运公司共同研究,采取公交延伸的方式,对通往该村的客运班线实施公交化改造,将101路公交线路延伸至西顺村,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,也带动了当地草莓种植和观光业发展。公交化改造不到一年,市区乘坐公交到草莓园采摘、观光的群众就增加了3000余人次,奢岭草莓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,带动当地农民打工增收700多万元。2020年,西顺村顺利脱贫摘帽,圆满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任务。
推动运游结合,优化旅游公共交通出行网。近年来,双阳御龙温泉、神鹿峰等旅游景区发展迅速,吸引了大批游客,该局积极协调旅游部门,采取公交延伸、开通旅游专线等方式对景区周边线路实施公交化运营,开通了301路景区直通车、神鹿峰旅游公交专线,将公交车开到景区门口,方便了游客出行,实现全区4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,带动了休闲消费和区域经济发展。
提升公交服务品质,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
织密公交出行服务网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在总结长春至双阳、双阳至奢岭等公交化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相继对双阳至常家等25条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。目前全区134个建制村实现100%通客车,75个村开通了公交车,占到全区的70%以上。
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公交化改造后,车辆档次全面提升、票价大幅下降,发车间隔进一步缩短、服务质量有效提高,吸引了大量沿线群众乘车,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,群众投诉量下降了90%以上。
净化运输市场环境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公交化改造后,客运市场压点压线争抢客流等恶性竞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,市场秩序进一步净化,客运班线的吸引力明显增加,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,促进了客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。
下一步,双阳区将继续加大公交化改造力度,计划完成29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任务,2021年力争实现全域公交,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、安全可靠、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