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,区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统筹协调依法治区建设,加快提升法律服务水平,锻造过硬干部队伍,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,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。
一、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
(一)坚持以加快依法治区建设为统筹,为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赋能。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凝聚法治力量助推“三力双阳”建设。一是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。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述法评议会议,全区6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述法,通过全面述法促进依法履职。制发《依法治区年度工作要点》《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依法治区办工作细则》,稳步推进依法治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。二是保障政府决策合法严谨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,协助区政府完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审查4件,全年完成合法性审查事项65件,有效规避政府决策风险。严格落实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新业务、新程序、新机制,高质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,全年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5件,办结20件。加快法律顾问体系建设,推动全区21家重点执法单位聘请法律顾问,发挥法律顾问对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指导作用,全区行政诉讼败诉率为7.4%。三是促进行政执法公正规范。加快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,设立长春市双阳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,在8个乡镇(街道)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室,建立全面覆盖区乡镇(街道)两级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组织机构。加强行政执法重点领域监督治理,集中整治行政执法领域“群腐”问题,排查整治行业纠风治乱问题11个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个,完善制度机制6项,全力解决执法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和执法人员年度培训,抽查执法案卷142份,培训执法人员1300余名,切实提升全区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。
(二)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为抓手,便民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提升。深化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,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一是创新法律服务便民举措。健全完善公证利企便民措施和服务方式,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推出“公证上门”服务,在10个偏远村屯设立公证业务联络点,切实满足困难群众公证需求,打通公证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年办理公证业务2000余件,出具《执行证书》1件。落实法律服务“双百工程”,加快法律援助“半小时服务圈”建设,在全区设立12个法律援助联络点,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40件,代书32件,解答法律咨询2700余人次。二是打通基层法律服务脉络。落实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提升年的工作要求,开展法律服务基层行活动,为8个乡镇(街道)量身定制法律服务方案。发挥法律服务助老护老积极功效,组织村(社区)法律顾问,深入区社会福利院、悦和老年公寓、鑫夕阳温泉康复养老院等养老机构,主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“送上门”的法律服务。全年开展法律进社区(乡村)活动26次,发放宣传材料1300余份,为老弱困难群体提供法律帮扶200余次。三是巩固法治文化阵地成果。创新打造华泰社区民法典法治文化长廊、前城村法治文化大院、云山基督教堂法治小广场3个法治文化阵地,开展“总体国家安全观·创新引领10周年”“美好生活·民法典相伴”等“一月一主题”法治宣教活动90余场次,发放各类普法产品3万余份。坚持擦亮“双阳司法”线上普法品牌,持续创作发布优秀法治文化信息。全年发布宣传信息60余篇,被国家、省市级媒体采用144次,7篇高质量文稿被新华网、人民法治网等国家级网站采纳报道。
(三)坚持以促进平安双阳建设为保障,社会安全稳定防线全面筑牢。统筹发展和安全,着眼综治大局,抓好司法行政维稳工作,坚决护航社会和谐稳定。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。健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组织体系,建立双阳区调解协会。推动人民调解、法律援助、行政复议等职能和人员机构入驻区综治中心,助力建设打造全区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体平台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全力打好“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”专项治理攻坚战,发挥“百姓说事点”和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优势,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矛盾隐患信息,推动矛调工作触角向社会治理最前端延伸。全年开展“百姓说事日”活动16场次,接待来访群众4000余人,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6个,开展诉前调解44件次,发放便民服务卡3000余份。二是严格矫正戒毒监管教育。从严抓好“两会”等重要节点矫正稳控工作,严格执行“零报告”制度。开展“矫心正行”集中公益活动,举办心理科普讲座和法制教育集中学习,组织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到云山街道长山、柏山社区清理垃圾,创新矫正实践形式。加强戒毒宣传预防,邀请专家走进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、一六〇中学等学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6次,提升青少年毒品防范意识。全区现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74人,社区戒毒(康复)人员15人,无脱管、漏管现象。三是强化安置帮教衔接帮扶。坚持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,实现司法所与监狱、刑释人员家属无缝对接。完善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库,建立健全重点人员台账,落实一人一档制度,逐人签订帮教责任书,明确监管责任。定期排查走访,准确掌握安置帮教人员的思想及生活动态,及时对生活困难人员落实帮扶救助措施,降低重新违法犯罪风险。全区现有安置帮教期内人员873人,累计排查走访764人,为84名生活困难人员解决救助金4.2万元。
二、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
一是法治政府建设还需深化。全面依法治区建设距离省市要求还有差距,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还需提升,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还需再加强;二是法律服务队伍稍显薄弱。专业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数量不足,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律师目前仅有一人,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能力素养还有待提高。
三、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
(一)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。准确把握法治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、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。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、主题党日、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有效带动全单位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。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,确保依法行政的理念不仅根植于心,更贯穿于司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,成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前行的强大驱动力。
(二)扎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。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,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纳入我局年度工作计划,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、重大问题亲自过问,对各项工作目标任务、工作重点、工作要求进行全面安排,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抓总、分管领导科学部署,科室各司其职、紧密结合、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。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促使党政主要负责人将法治建设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,深刻领悟第一责任人职责内涵,真正将责任扛在肩上,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。
(三)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。以知法、懂法、守法为坚实根基,秉持民主集中原则,坚决做到依法行政,坚持 “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”,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带头依法办事、带头遵守法律的行动自觉,不断筑牢依法治理的思想基础。紧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,努力运用法治手段化解风险,提升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、法治化水平,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保障。
四、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
一是高位统筹依法治区建设。健全完善依法治区工作规划及要点,稳步推进依法治区高质量发展。将述法述责述廉有机结合,推动述法评议由“述”向“议”转变,提升述法评议结果运用成效。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在执法、决策等工作中的参与度,推动落实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全过程参与,确保行政权力在“法治轨道”上正确行使。
二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普法品牌。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和手段,抓住重要普法时间节点,开展系列专题普法宣传活动。加快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建设,不断拓宽创新普法宣传渠道。以创建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为抓手,擦亮“一乡一品”法治文化招牌,用心升级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阵地。进一步压实普法工作责任制,推动形成“大普法”的工作格局。
三是开展规范严格的执法监督。做好执法领域群腐问题集中治理“后半篇文章”,以集中整治为契机,努力破解影响执法满意度的体制机制难题。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、检察、政府督查等监督方式的协同联动和工作衔接机制。深化助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努力打造在省市叫得响的行政执法改革示范品牌。
四是提供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。大力打造法治村居,组织法律辅导、法律门诊等活动,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基层。优化企业法治体检,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“个性化”“管家式”法律服务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充分发挥调解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,整合人民调解工作力量,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,深入推进“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”专项治理。
五是实现科学高效的智慧矫正。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,依托“智慧矫正”、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建设成果,进一步挖掘数字化监管新途径,助推社区矫正执法科学化、规范化,努力实现“掌上监管”。健全跨部门联管联控工作机制,发挥公安机关信息监控系统的独特优势,打通信息共享渠道,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动态,守牢安全稳定底线。
五、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
没有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。
(初审:金靓 复审:张艳杰 终审:卢春明)